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謝銳報道 與韓國棋手打交道多了,就會發(fā)現(xiàn)他們幾乎每個人都有一個中文名字,這是他們多年沿襲下來的傳統(tǒng),所以會經(jīng)??吹剑蠖鄶?shù)韓國棋手不會說中文,但一點不妨礙他們在簽名時寫上他們的中文名字,讓人誤解為他們懂中文。
近些年韓國新生代名字全部由韓文組成,在一些世界大賽簽名場合里,也能看到一些韓國年輕棋手用韓文簽名,在一堆中文名字中煞為惹眼。盡管如此,如果借此斷定韓國人不懂中文,沒什么文化,那就有些冤枉他們了。就拿棋手(包括新生代)名字而言,他們?nèi)〉拿窒喈斢形幕瘍?nèi)涵,值得細細品味。
在2020韓國女子圍棋聯(lián)賽三涉海上纜車隊中,有一個棋手名叫柳珠儇,儇字不同于嬛字,讀音與璇相同,字典解釋為:聰明而狡猾。再加上珠字,這個名字別有一番味道。
首爾富光藥品隊的張兮領初段的名字如果是音譯的話情有可原,但若是漢字的話就沒法理解,兮在漢語中是文言助詞,相當于“啊”。所以,如果這個是漢文名字的話,那就真的是沒文化了。
韓國GS杯本賽中有一位00后新銳玄釉斌,這應該是一個音譯名字,否則用中文來理解的話,釉是瓷器上的玻璃質(zhì)薄層統(tǒng)稱,斌是文武雙全,這兩個字并在一起沒有任何可能。
大名鼎鼎的李世石九段在為人簽名時一概用的是“李世乭”,這才是他的原名,但“乭”字與石同音,在韓文里既是人名用字,又是地名用字,所以中國媒體怕麻煩,索性將他的名字寫成李世石。對此他本人并不認可,從其一次都沒簽過“李世石”這個名字即可便知,不知他內(nèi)心里是不是也嘀咕中國媒體“沒文化”?
像李世石的名字在報道時可以取巧,但有的韓國棋手名字連打出來都不易。常年在俄羅斯普及圍棋的韓國圍棋老前輩千豊祚名字很有文化內(nèi)涵,豊讀作li,古代祭祀時所用的禮器。祚,本意是指福,賜福,也指帝位。這兩個字放在一起,有幾人能讀懂個中涵義?
李基燮七段、尹鐘燮三段中的燮意為和諧、調(diào)和,配以基、鐘等字不知何意,可能是出于韓國人的取名習慣;樸埈奭二段的“奭”讀shi,盛大和惱怒之意,再增添一個埈字(同峻),只能理解為別具一格,永遠不會有同名者。
樸相燉八段的燉字原來與“燉”相通,那“相燉”只能理解為音譯;柳秀沆四段中的“沆”形容水面遼闊;姜昇盿七段中的“昇”同“升”;旼同旻,和藹的樣子。
看罷這些韓國棋手名字,還敢說韓國名字中的文化不夠嗎?相比之下,也許他們的名字比我們更富有文化內(nèi)涵,當然,崔精、姜多情這些名字還是通俗易懂、喜聞樂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