體壇周報全媒體特約記者 茅為安
本田在8月告知了合作伙伴紅牛,其對未來繼續(xù)參加F1持有疑問。雖然日本公司沒有透露具體的日期,但無論如何奧地利公司早就做出了長期參加F1的承諾,并簽署了2021-2025年《協(xié)和協(xié)議》。
如果奧地利公司當時還抱有一絲僥幸的心理,那么一個多月后本田做出了決定,只能讓其難以用失望來形容。顯然,相比兩支紅牛車隊又一次面臨可能沒有引擎使用的窘境,沖擊世界冠軍的前景突然蒙上很厚的陰影才是更嚴重的問題。
在前一次的“引擎危機”中,紅牛與雷諾“反目成仇”最根本的原因,不只是法國制造商的動力單元性能不足,還因為紅牛只被當作客戶對待。這令紅牛深刻意識到,如果不獲得廠商資源的支持,那么等于在爭冠道路上存在先天的劣勢。而在本田身上,紅牛得到了想擁有的一切:對待合作伙伴的忠誠、對工作的投入、不惜投入重金。
與2016年相比,這一次紅牛提前一年多就知道了本田的決定,至少有更多時間來尋找2022年及以后的引擎供應商,只是難度同樣巨大。
盡管當前F1的動力單元規(guī)格將至少沿用至2025賽季結束,但是到目前為止沒有新的制造商有意加入。紅牛曾經(jīng)與大眾集團探討過引擎合作意向,但是因后者自身的丑聞而不幸沒有達成。在眼下這個階段,生產(chǎn)F1引擎對新制造商來說不符合邏輯,因為一方面研發(fā)的成本投入太高,另一方面無論如何都會落后于其他對手。
紅牛一直無意自己打造引擎,意味著短期內只能求助現(xiàn)有的其他三家制造商。其中,梅賽德斯雖然擁有公認的最強的動力單元,但德國公司前一次就不愿意為最大的競爭對手提供引擎,現(xiàn)在有什么理由改變想法?此外,在擁有威廉姆斯和賽點/阿斯頓·馬丁這兩份長期訂單的情況下,明年起邁凱倫也將加入“三叉星”陣營,德國公司也不會在乎紅牛的錢。